一 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机制
迄今为止,没有哪个科学家能将泌尿系统结石发病机制彻底诠释清楚。结石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可能与尿液中成石物质(如草酸钙)的过饱和、“RANDALL”斑形成、晶体-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尿液中重金属离子的作用、尿液中结石抑制物减少、易感因素影响等有关。根据发病原因,泌尿结石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原因不明、机制不清的尿结石称为原发性尿石。
②代谢性尿石,这类结石最为多见,是由于体内或肾内代谢紊乱而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特发性尿钙症引起尿钙增高、痛风的尿酸排泄增加、肾小管酸中毒时磷酸盐大量增加等。基形成的结石多为尿酸盐、碳酸盐、胱氨酸黄嘌呤结石。
③继发性或感染性结石。主要为泌尿系统的细菌感染,特别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变形杆菌可将尿素分解为游离氨使尿液碱化,促使磷酸盐、碳酸盐以菌团或脓块为核心而形成结石。此外结石的形成与种族(黑人发病少)、遗传(胱氨酸石遗传趋势)、性别、年龄、地理环境、饮食习惯、营养状况以及尿路本身疾患如尿路狭窄、前列腺增生等均有关系。
二 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表现
其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剧烈腰痛,疼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并沿输尿管向髂窝、会阴及阴囊等处放射;出现血尿或脓尿,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等。草酸钙结石质硬,粗糙,不规则,常呈桑椹样,棕褐色。磷酸钙、磷酸镁铵结石易碎,表面粗糙,不规则,灰白色、黄色或棕色,在X光片中可见分层现象,常形成鹿角形结石。尿酸结石质硬,光滑或不规则,常为多发,黄或红棕色,纯尿酸结石在X光片中不被显示。胱氨酸结石光滑,淡黄至黄棕色,蜡样外观。
三 尿结石模型研究
在泌尿结石中,草酸钙结石最多见,多项研究表明,其与自由基过度产生及氧化应激损伤是导致草酸钙结石发生的重要原因,炎症与抗氧化有望成为草酸钙结石的重要靶点。乙二醇是草酸的前体物质,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草酸,从肾脏分泌排泄,辅以氯化铵酸化尿液,有利于草酸钙结晶。
造模方法
选用6-8周的Wistar大鼠,雌雄对半随机分组,正常饲养,实验结束前用代谢笼分别收集大鼠24 h空腹尿液,测定24 h排尿总量,检测尿中钙、磷、镁离子的含量以及草酸含量。配制若干含量的乙二醇+葡萄糖饮用水,同时,若干含量的氯化铵灌胃2ml /只/天,连续28d。
指标检测
模型鼠主要指标检测包括尿液生化检测,血清生化检测,双肾B超检测,膀胱病理学检查等。
部分组织病理图展示(HE染色)
膀胱上皮增生 膀胱结石